读《欲望与尊严: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的笔记


在前些天,因为工作不太忙,抽空读了UCB社会学博士肖索未所写的此书。此书通过作者在广州地区所进行的田野调查,对很多“二奶”的感情生活和此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描写和分析,为我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隐秘世界。

总体上讲,男性为了自己的尊严、欲望、气质或地位,包养了一些女性,而这些女性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却大不相同。作者所调查的人中,既有一身名牌的阔太太,也有住在城中村艰难度日的中下层女性。其中女性愿意被包养的动机和互动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中下层女性为了改变自己阶层所作出的努力和遇到的困局。

虽然在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我国女性权益方面的工作尚任重道远。另一个让人感到讽刺的事实是,女性在改变阶层的强烈意愿驱使下,尚有这种上升通道,而“三千万光棍”这一网络流行词汇背后所代表的男性却更加缺乏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和机会。我认为,也正是这种来自社会的恶意,和相关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催生了近日南昌红谷滩杀人案的悲剧。在这个时代,如何让底层群众更加有尊严的活着,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的。

=====以下是书摘=====

欲望与尊严: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
肖索未
打造尊严:工薪阶层男性气质的生产
2019-05-12
借助性别劳动的概念,我们将看到二奶在家庭内外承担不同类型的家务、情感和身体劳动,以使她们的伴侣感到作为男人的尊严和地位。与此同时,我还将探讨性别和阶层在亲密关系中的运作,从而呈现包养行为对工薪阶层和商人阶层男性的不同含义。
2019-05-12
二奶们提供的家务劳动为阿才这样经常出差的男性提供了很多便利。从纯粹经济计算的角度来看,包养阿润这样的贤惠女子也是合算的。[2]更重要的是,二奶们所提供的照料服务还包含了重要的情感意义。在共同居所里营造的“家”的氛围中,享受由“家庭成员”所准备的饭菜、收拾的房间和清洗的衣服,往往与纯粹购买商业服务的感觉不同。尽管并非所有的二奶都如阿润对阿才般情深意切,但她们都会留意男伴的需求和喜好,以在提供家务和照料时投其所好。在我的调查中,所有工薪阶层的二奶们都会学做她们男友最爱吃的饭菜。有些二奶甚至还会去学做有营养的可口饭菜,以此表明她们对男友的健康的关心和在意。
这些个性化的、带着爱意的照料,对工薪阶层男性而言往往是对他们作为养家人的承认和肯定。正如当过出租车司机的老王所言:
彰显地位:商人阶层男性气质的演绎
2019-05-13
除了忍受情绪暴力和克制愤怒等“压抑型”情感劳动,一些商人的二奶还需要从事各种“表现型”的情感展示——比如营造一种良好的谈话氛围——使得她们的男伴获得情感满足和良好感觉。阿英是一名香港珠宝商的二奶。在她看来,这段关系中最难应对的任务之一就是接男友的电话。她说:“他每天给我打电话就说生意上的事情,我对他的生意没兴趣。他一直讲一直讲,我就只好在那边听,假装听得很认真,有时候说几句,说这个真有意思啊,他听着高兴点。”通过专注的聆听、赞赏的笑声和肯定性的评论,阿英不仅满足了男友想要交流和分享的情感需求,而且从她的反应中,男友能够感到自己是一个有趣而富有魅力的男人。
2019-05-13
通过压抑型和表现型的情感管理,二奶们让男人在与她们的相处中可以释放情绪压力、发号施令、获得魅力认可。正如一位男性受访者感叹:“她让我感觉像个皇帝。”不同于工薪阶层男性从二奶处获得的“好男人”的感觉,“皇帝”则意味着有资格享受别人提供的各种服务——他拥有地位和权力,可以下达命令并期待得到执行。
2019-05-13
比如,阿英的男友是个60多岁的香港珠宝商,他每月给23岁的阿英10000元左右的生活费。因为“老头”(阿英如此称呼他)性无能,他们从未成功做爱。阿英问老头,既然他没法做爱,为什么要找女朋友?他说,他所有的朋友都有二奶,为什么他不能有?他渴望向其他人表明,他是一个强壮的、富有的、有吸引力的成功男人,这一公共形象对他而言非常重要。
2019-05-13
在这些场合,二奶们要尽量使男友看起来很有吸引力
2019-05-13
与陪酒的小姐相似,通过敬酒、言语调情、身体抚摸等表演,她们帮男伴建立起性感且有魅力的形象。但与陪酒女郎不同,二奶是某个男人的个人所有,进而消解商品化性消费带来的男性气质的廉价感,这也对二奶们的表演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显得更为自然真实。
小结
2019-05-13
与商人的二奶们费尽心思为给男人在公共场合“挣面子”不同,工薪阶层包养二奶的行为则更具私密性,包养二奶通常是工薪男性个体化的、修补男性尊严的方式,而并未成为一种群体性的亚文化。一般而言,工薪阶层的男性不需要参与半制度化的、充斥着情色消费的社交应酬活动,他们的社交活动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或者干脆排斥女性参与(比如喝酒、打牌)。二奶们很少被邀请参加他们的社交活动,一些二奶甚至通过拒绝参加男人们的活动而使自己显得像个“贤妻良母
第二章 时尚的重要性:都市女性的“尊严经济”
2019-05-13
在本章中,透过这些广州本地女性的经历,我将探讨在消费文化兴起、城乡流动和阶层变迁的背景下,时尚消费如何形塑了城市女性的社会生活,并与她们的身份认同、个体尊严和社会归属发生紧密的关联。与此同时,我还将展示女性的消费经验高度受制于当地的性别文化和实践。一方面,由于女性缺乏在市场获得物质资源的平等机会,她们的消费能力高度依赖亲密关系中男伴的经济水平;另一方面,男性对于女性的供养被建构成情感表达的重要方面,在亲密关系中男性满足女性的物质要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荣耀的。下文将以Lucy的经历为例,描绘和分析一部分广州本地女性进入、维系(以及计划离开)包养关系的过程,以期呈现在性别文化、消费主义和社会网络交织中都市女性的亲密关系经验和认知,以及蕴含于其中的矛盾与冲突。
性别、消费文化与供养历史
2019-05-13
分手后,Lucy去了深圳,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个饰品店,但生意很不好,不得不继续依靠朋友给她介绍的追求者所提供的经济支持来维持生活。直到半年后遇到她的现任男友,一个已婚的香港建筑师。“我不喜欢他,”Lucy坦言道,“但我需要有人照顾我。”关系确立后,Lucy关了店铺,回到广州,男友给的一个月10000块钱左右的生活费,够她基本的日常开销——租房、打车、和朋友外出吃饭、泡吧、喝咖啡。
2019-05-13
Susan Bordo在分析美国社会女性的身体政治中指出,受市场利益驱动的各种流行广告和商业形象已经重新定义了女性身体的“正常状态”,并通过建构与这些身体类型相关的女性主体性来发挥作用(Bordo,2003)
2019-05-13
在Lucy生活的世界里,时尚消费维系她与朋友们的持续互动。对Lucy而言,使用品牌化妆品、奢侈品牌的包包以及接受各种昂贵的消费服务与其说是为了彰显“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不如说更多地是为了获得同伴的认可和接纳,维系在原有社会网络中的成员身份,避免被朋友圈子边缘化或排斥。[2]在市场改革以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巨大变迁中,消费已经成为人群分化的重要标志。Lucy竭力避免因经济匮乏而无法维系原有的生活方式,因消费不足而与原有的社会网络脱节——这将使她陷入向下社会流动的危机体验。
2019-05-13
一些受访者也曾幻想自己赚钱过上好日子,比如阿菲半自嘲地说:“我想找赚钱的工作,没学历啊。我想做生意,没钱投资啊。”这些广州本地女性没有人拥有高中以上学历,她们的原生家庭也不富裕。尽管与许多外地打工妹相比,她们可以依赖社会关系找到更高收入的工作,但远远不够支持她们的消费水平,以维系原有社会地位和社交网络。
与男人的游戏:有底线地讨价还价
2019-05-13
与男人的游戏:有底线地讨价还价
凭借男友每月给她的生活费,Lucy在广州的日子还不错,但如果她想要买奢侈品的话,这些钱是不够的。因此,Lucy需要想办法向男友讨要更多财物。她说:
他很虚伪的,你接触多了就了解了,嘴巴上很好听的,但是不会去做的。他说:“我很爱你啊,我想给很多的钱你啊。但是,我现在很穷啊,没钱啊,我没能力啊。”其实他有钱的,就是不想给,还装出可怜的样子。(怎么知道他有钱?)他过几天就给自己买东西了,什么(玩具)枪啊,衣服啊。
2019-05-13
相处三年来,Lucy发现,相比于购买奢侈品,男友更愿意为一些实际的需求埋单,如安装和更换家庭设施、支付医疗费用以及给家人购买生日礼物等。Lucy有时候会编些故事来向男友要钱,比如亲戚过生日或家里某个电器坏了。“但这种借口不能用多了,”她说,“他会怀疑的。”而节假日、生日以及周年纪念日则是Lucy向男友讨要贵重礼物——通常是她想要的奢侈品——的重要时机。
2019-05-13
对于男友口头表达的爱意,Lucy并不全然相信;甜言蜜语仅仅是为了得到她的忠诚,她借机向他提出各种物质方面的要求,以作为爱的证明。为了向男友表明她的要求是合理的,她常常向对方展示女友们从男友处获赠的礼物,Lucy说道:“我跟他说贝贝生日的时候,她老公送了她一辆雷克萨斯。我说我知道你钱没那么多,你给我买个浪琴的手表好不好?”Lucy深谙“爱的物质文化”(Miller,1998),通过强调礼物交换的情感意义和圈内行情,Lucy促使男友用物质来“兑现”他的爱;对照那些更为富有的朋友的所得,她将自己的物质诉求表述得合情合理。
2019-05-13
与我分享了击退潜在竞争者的经验后,Lucy接着说:“我不是因为我喜欢他而生气,而是我觉得我配他多了,还要啃他(忍受他),他还扣女(泡妞)。”Lucy将男友对她的忠诚视作自我价值的一种确认:作为年轻漂亮的都市女性,她在亲密关系市场中具有较高价值,爱和忠诚是亲密关系中地位较低的一方给予地位较高的一方的回报。与此同时,积极要求男友在情感和性关系上的忠诚,也是Lucy将自己所处的关系与交易性性关系区分开来的重要方式,帮助她维护自己在这段不受法律和社会习俗保护的亲密关系中的权利和地位
2019-05-13
一般而言,在亲密关系中投入真情越少的二奶越有可能去讨价还价。冷漠和疏离使她们具备了某种有利条件,可以将这段关系视为一场公平交易的游戏。如果在情感上投入较多,则更容易在谈判中失去自己的底牌
社会网络与亲密关系中的自我维系
2019-05-13
除了闺蜜圈,Lucy在广州还有很多朋友和熟人,其中大部分是广州本地人。她每天出入各种咖啡馆、餐厅、酒吧和夜总会,进一步拓展了她的社交圈。这些外围的关系圈并不清楚她的“二奶”身份,但为她的生存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她与男友吵架后,男友暂时中断经济供给时,她可以向朋友们借钱或通过朋友介绍找到工作来维持生活
“将来的那个人”
2019-05-13
Lucy,26岁了,家人已经开始催促她快点结婚安定下来。她向家人隐瞒了她同香港男人的关系,只是告诉他们交了一个男朋友,但不够结婚对象的条件。为了安抚家人,也避免嫁不出去,Lucy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28岁之前结婚。过去的一年中,她在朋友的派对上遇到过不少追求者,但没有一个修成正果。
除了朋友介绍,Lucy还上交友网站寻觅结婚对象。为了更有吸引力,她在注册时把年龄改小了两岁。作为一个漂亮女人,Lucy收到了很多男性的询问和关注,从中等收入的白领到自己开公司的老板。然而,Lucy却陷入了某种困境:她感到很难找到一个既认真对她又有良好经济基础的男人。对一些认真的追求者,Lucy往往不满意他们的经济实力。讽刺的是,她对那些有钱的追求者常常抱着不信任的态度。例如,Lucy如此评价她约会过的一个35岁、在广州开公司的男人:“条件这么好的男人怎么还单身呢?他肯定和我男朋友一样就是玩玩的。”她的包养经历让她对男人的意图疑虑重重。
小结
2019-05-13
对于缺乏市场机会的城市女性而言,亲密关系成为她们建构有意义的性别身份、维持社会阶层位置的重要途径。身体化、本质化取向的性别观念的兴起,将对男性的性吸引视为女性气质的核心成分,强化了异性恋亲密关系对女性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当地性别文化对亲密关系中男性供养女性的推崇,为婚外包养关系提供了某种文化合法性;一些女性在难以找到合适结婚对象时将已婚男性的供养视为一种过渡性策略。
“借人家的老公用一下”:养家与男人的责任感
2019-05-16
阿润是阿才朋友眼中的“贤妻良母”。确实,撇开她所处的关系,阿润几乎符合大多数人对于“贤妻良母”的想象:善良、温顺、贤惠、有礼、善于持家,而贤良如阿润要想过上幸福生活,必然需要像阿才那样能够养家的男人。阿润的生活理想正是时下流行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其背后是市场改革以后兴盛的性别意识形态,预设了基于异性恋的、性别的分工,勾画了男女两性在市场中的自我定位,以及在婚姻关系中的预期与角色。在阿润的案例中,我们还看到,这样的性别意识形态极大地形塑了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感受规则”(Hochschild,1983),牵引着人们在婚恋关系中的情感发端和走向。然而,要找到能够“主外”的男性并不容易。随着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的加剧,大量男性无法在市场中获得成功,也无力承担养家的职责,从而难以成为“可欲”的婚配对象(何绍辉,2010)。
婚外包养中的性别、阶层与城乡
2019-05-17
对商业阶层男性而言,包养关系成为将经济能力转化为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男性欲望显性化和女性身体商品化的性别话语的支持下,拥有漂亮女人成为彰显身份、权力和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商人阶层的一个群体性实践。因此,商人的二奶们不仅要在私人领域满足对方地位感的需要,而且要通过一系列的身体管理、亲密互动等方式帮助对方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优越感,并建立起有吸引力的男性形象。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工薪阶层男性。他们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去势”,包养关系更多起到的是“尊严补偿”的作用。作为一种个体策略,他们依赖二奶提供的体贴的家务服务,以及她们压抑抱怨和失望等情感管理的努力,以肯定其家庭供养的角色和一家之主的身份,生产出男人的尊严和价值感。
对进入包养关系的城市女性而言,由于她们身处的社会圈子已整体性地受益于市场改革实现的向上流动,个体积极参与到消费文化所形塑的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和设定,构成了其社会交往和群体接纳的重要凭证。与此同时,她们身处高度推崇男性供养的性别文化之中,长期依赖与男性的亲密关系来建构有意义的性别身份,并维系社会阶层位置。与已婚男性的亲密关系是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结婚对象”时的过渡性选择,从而能够维持时尚的生活方式,保持与原有社会网络的连接,避免向下流动的尴尬境地。在关系管理中,她们将亲密关系工具化和去情感化的同时,也积极寻求经济供给与情感付出之间的相对平衡
市场转型中的欲望与尊严
2019-05-17
包养关系对来自农村的打工妹而言的意义更为复杂,男伴在情感上的关切与经济上的供给对她们来说往往同等重要。在高度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和个体尊严的乡城迁移经历中,包养关系以其相对长期、稳定和类家庭的特质,成为打工妹获得情感慰藉和支持的临时性替代。她们中的一些人通过男伴的经济供给实现了向上流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农村身份的限制;另一些则将男友的物质供给和社会地位视为有吸引力的男性品质的表征,享受与心仪的男人谈恋爱的美好感觉。
2019-05-17
在本书中,我将尊严视为与自我认同和社会承认相结合的概念,其核心是作为人的价值得到平等尊重,主要表现为人性化存在、自我价值感、群体(社会)承认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有所区别但又彼此关联。人性化存在与社会中他人、机构与制度的对待方式密不可分,构成自我价值感的基础层面;而自我价值感关乎自我认同,高度依赖他者的认可,尤其是生活世界中的重要他者的承认
附录 “混”在亲密与道德的边缘
2019-05-17

一开始我以为他们不愿告诉我真实的想法,随口敷衍。到后来,当我陷入他们的生活之中,才理解这些回答的意涵。对未来的计划需要有对现实的掌控,而在“今天不知明天事”的世界里,“计划”往往是无效的。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处于无助无力的状态,只是生活的走向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他们期望的未来并不在真正的选项内。因此,长线规划往往是徒劳无益的投资,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事到临头”的应对能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