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8.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07%;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传统十论》这本书是秦晖老师的可以说是类似于学术文集的一本书,这本书里面对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选取了十个有意义而有意思的方面进行了分析,虽然有一些部分有些无聊,但是也有一些部分很有意思,耐下性子来看,也算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了。
我很少认真写书评。这里也认真一下,看能写出什么来,和那些豆瓣小清新的差距如何。
说到这本书,我大概是从一年之前的时间开始看,但是期间各种原因中断,而后又捡起来,拖到现在,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不能不说我是十分惭愧的。又回想起当时在HI-PDA论坛上下载这本由k4user制作的排版极其精美的epub电子书,我觉得自己真的加入这个论坛之后受益良多。
本书的研究着眼多在于民间,秦晖老师的一个主要的研究范围也是古代农村,古代的基层机构等等。
书中虽然说是有“十论”,但是很多部分,比如“传统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传统中国经济史上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兼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之路”、“西儒会融,结构‘道法互补’”与“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都有很多共同的论证部分,都对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某种关系做出了猜测和解答。
在秦晖老师的书中,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被进行了很透彻的分析。书中认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是一种“外儒内法”的思想,人们,在统治者的提倡之下,用儒学的思想包装自己的行为,而用法家的思想来实际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论断在历代掌握权力者身上的到了很大的证实。那么,在法家的指导思想下,中国的传统的乡村一层的权力机构必须要牢牢地掌握在皇帝的手里,这种控制必须是深入的,如果可以,当然最好是及时的并且非常垂直的。从这个角度上,历代的大家族这种书中叫做”小共同体本位“的组织形式是不被最高统治者们喜欢的,因此虽然历代帝王经常会对各个名门望族做出某种褒奖,但是其内心对这种家庭形式和社会小团体的不喜欢是有迹可循的。
那么,回想起我们高中历史书中的一句话:明代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发展出资本主义经济?这个问题可以用书中的理论来解释。作为使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的统治者,其不希望其统治的社会是一种很多小共同体相互作用的社会,而是一种大共同体本位——所有人都为国家——也就是皇帝服务,这种为皇帝而奋斗终身的精神是不应该受到亲情、友情之类的东西所左右的(是不是想到了那些特殊材料制成的,存在于电影之中的共产党员们?)因此法家思想——这种打破了儒家对人们日常思想和行为束缚的学说并没有导致每个人为自己的权利而奋斗,而是让大家为了皇帝而奋斗。
作者认为,儒家和法家,以及他们的混合都不能成为中国民主化的正确方向,应该选着像西方那样,每个人都积极的要求自己的权力,才能走向更好的明天。
那么如何能走向中国民主化的正确方向呢?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是书中的观点:落魄时候争取自己权利,发迹之时限制自己权利,就是这样。
除此之外,书中还对中国经济、土地革命和农民公社等问题做出了探讨,并最后藉由探讨”平等的意义“进而结束全书。最精彩的则是关于“儒法”这一段的论证,其他地方就比较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