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美解冻与台湾问题——尼克松外交文献选编》


非常佩服那个时候的领导人,感觉周恩来特别有人格魅力。基辛格都这么说……特别高山仰止。
尼克松和基辛格也是一样的。
了解了领导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哈哈,当权者内心的想法,很难再在其他地方看到。
妈蛋,安排个出行时间这么多因素要考虑,真是开眼了。
就是说话的艺术也很重要,周恩来很会。基辛格也很会。
还有就是翻译抠字眼,感觉闲的……
怎么求同存异,给我上了一课。
真的是要和人家学习。
=====以下是正经书评(写于3月21日晚间)的分割线=====
在墨西哥玩的时候,就在kindle上把这本书看完了。我想,要不是因为手机丢了,可能我不会花这么多时间在看书上面。
写感想之前,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本书里面故事的历史背景吧:
1966年,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继续革命”,但是革命革啊革,革啊革,坑死了刘少奇,摔死了林彪,这两个钦定的接班人GG,尤其是71年,伴随着林的坠机,三分之一的政治局委员被洗掉,这在和平年代不说史无前例,也是极其罕见的。
在72年之前,毛主义的革命伴随着对旧的政府机构的破坏,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军队填补权力真空的过渡政策,枪杆子里不仅出政权,而且也能保卫政权,没毛病。然而随着林和他四大金刚黄永胜(曾任政治局委员、总参谋长)、吴法宪(曾任政治局委员、副总参谋长,空军司令)、李作鹏(曾任政治局委员、副总参谋长、海军第一政委)、邱会作(曾任政治局委员、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等一众小弟,还有媳妇叶群(时任政治局委员)被清洗,毛终于发现,自己所倾注心血的“继续革命”已经难以为继,开始默认了周恩来为首的技术官僚所进行的一些重建政府工作秩序的举动,也将对外政策变得不再如之前般激进(这个阶段,开始文革思想只对内不对外)。
与此同时,在66-72年之间,随着意识形态热潮的升温,中国与苏联的龃龉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苏联开始在边界屯兵数十万,并且就限制中国问题与美国进行沟通。而美国则更希望将中国纳入自己建立的亚太和平体系之中,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书所描绘的这一历史事件——中美建交——缓缓拉开了帷幕。
72年的中国,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普通百姓就不多说了,总之,想想张养浩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好了,这里我只想谈谈政府机构对于中美建交的行动和态度。
在那个年代,中美之间并没互派驻大使,并没有一个直接的沟通方式,中美之间的沟通,首先是通过巴基斯坦叶海亚汗和罗马尼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我想说这两个人都没什么好下场,真是让人陷入迷之沉思)向中国传话,迫于苏联的压力,同时也由于中国这个时候处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国也没有强硬的拒绝,总之,有得谈。
那为什么中美之前一直没有建交呢?说实话,原因太多,但是如果要我说最重要的点的话,我觉得是因为受到苏联的影响太大。还有诸如美国和台湾是好基友这样的客观因素(用非常官僚的话说,就是美国保台湾的行为(包括在联合国站台、驻军,etc)严重的伤害了中国人民(领导阶级)的感情)。
总之,不管中美之前怎么龃龉,这回美国都是带着诚意扑面而来了。
那么话说回来,美国的诚意在哪里呢?在我看来:
一则,中美建交事宜有尼克松——基辛格两人策划多年,基辛格通过自己的办公室,绕过原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工作,消息始终仅限于极少数白宫工作人员之内,如果事有不成,对尼克松的政治生涯的伤害是可以想见的(不能说尼克松——基辛格建立的这种高度集权的政府决策体系是为了中美建交,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体系,我觉得很难有中美建交这一事件发生)。
二则,当时利益集团很多和台湾/印度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要说服他们和代表他们的政治团体与中国建交是及其困难的。
三则,当时美国的小弟,比如日本,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TM的,你说不和中国建交,我们都听你的,怎么你先和中国建交了)
这里插一句,由于相同的原因,中美建交对于朝鲜造成了一万点伤害。
其实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非常自豪的,很难想象,基辛格和尼克松等人在美国政府的内部文件上,对于中国人(尤其是周恩来)的评价之高。这实在是让我不敢相信的。这本书几十万字里面唯有一个地方表达了某种对周恩来的隐晦批评,基辛格认为周恩来对万隆会议上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他握手耿耿于怀,反应太过——认为可能和他之前有作为演员的经历有“。总结起来,他认为中国高级官员(主要是周恩来)坦诚,不做py交易,有清教徒僧侣的精神,守信。(周本人)极有人格魅力。坦诚讲,我觉得这是因为他见过的中国人太少了。
书中几位高级领导人的交谈中,还谈到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在此摘录几例:
周恩来:你们驻军台湾/日本,我抗议,这样没得谈。
基辛格:台湾的话我们会尽快撤走。日本的话,如果我们走了,日本可能就走上自己发展军备的道路了,你们愿意吗?
周恩来:(对台湾驻军问题)嗯,你们美国表态了就好,不过也不用那么早撤,因为我们怕日本会填补美国在台湾的真空;(对日本驻军问题)(蜜汁尴尬)。
基辛格:你们也派人到越南了啊,别光说我们。
周恩来:不,我们是派人去修路的,武装部队只是去保护筑路队伍的。
基辛格:(蜜汁沉默,算了,换下一话题)
基辛格:你们报纸怎么成天骂美国呢,几个意思?
毛:这叫“放空炮”,说说而已。
周恩来:你们怎么一直给台湾出头啊?
基辛格:老朋友了,不能朋友危难之际我们就跑了吧?(当然,说说而已,这不是还是卖了台湾)
又,为什么都是美国领导人来中国,中国领导人怎么不去美国?
因为美国当时还没有和台湾断交,所以中国领导人不会去美国。
孙中山先生当年说:“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可以说,中国走进国际社会的话语体系之中,是历史的大势。中国和美国领导人,在这件事上面都是顺应了时代潮流,走出了正确的一步,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即使如此,这也是很不容易的,看着书中前辈们付出的努力,真是很感慨。真心希望中国越来越好吧。
 


One response to “读《中美解冻与台湾问题——尼克松外交文献选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